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致富技术 > 正文
    购物车
    0

    扶贫基地的创业故事

    信息发布者:庞兴鹏
    2016-11-29 11:56:31   转载

    聚焦十大为民实事项目

      

      小沙街道大沙社区的沈信再已年近七旬,放下锄头好多年,去年却在家门口又重新耍起了庄稼把式。不过这回他不是给自家种地,而是给农场当工人赚工资。

      去年年初,沈信再的亲戚沈增辉承包了村子后山100多亩山林,成立了沈辉农业专业合作社,并向农林部门申报了创业扶贫基地项目。以上一年家庭人均年纯收入低于9000元的低收入农渔户为标准,这个集种植、畜牧为一体的合作社吸纳了沈信再等5名同村低收入者就业,并按月向他们发放工资。

      经过一年的建设,眼下这个创业扶贫基地已具雏形。在这个唤作石岭的小山坡上,一条两米多宽的水泥路把基地圈了起来,一畦畦山地被开垦了出来,种上了蚕豆、花生等抗旱农作物,以增加土壤的肥力;山坡右侧的畜牧区,已经搭建起来两排羊舍,20多只波尔多羊和本地山羊悠闲地啃食着青草,将作为基地的种羊杂交繁育小羊羔;边上竹篱笆围成的圈舍里鸡鹅成群……

      沈信再和工友们的日常工作并不复杂,5个人分工协作,把开垦荒地清理出来的树木和杂草拖往羊舍,变成羊群嘴里的美食;搅拌均匀饲料,拿去喂养鸡鹅。起初大家都没有大规模养殖的经验,喂食鹅群时水和饲料没有分开,打翻的水盆使得圈舍湿漉漉的,防疫工作没跟上,由区残联赠送的200多只鹅苗只成活了六成。

      吃一堑长一智,在摸索中前行。如今,基地的种养业逐渐走上了正轨。沈信再说,以前在自家地里种田的时候,总感觉有干不完的活,尽管现在依旧是在务农,但可比以前省心多了。这种体会工友陈信根比沈信再更深,今年62岁的他以前在建筑工地讨活计,随着年龄的增大体力渐渐跟不上了,但在这里一年下来背上的旧伤和膝盖风湿病缓和了不少,虽然工资比以前低了不少,但工作量并不大,工作环境也颇为舒心。

      “多好的山地,都是祖辈辛辛苦苦开垦出来的,眼看着慢慢变成了荒山,着实可惜了。”已在当地建筑业里闯出名堂的沈增辉道出了成立合作社转型创业的初衷。诚如其所言,如今像他这样的壮劳力在村里越来越少,山地也因无人耕种撂了荒。因此,当他挨家挨户去签订土地承包协议时,得到了村民们的大力支持。沈增辉说,大沙的圣桃很有名,他打算花几年时间建设一个水果基地,发展采摘游。随着基地的日渐成熟,其“领头羊”的作用也将愈加明显。

      新闻链接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及,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鱼和渔,同音不同义,出发点和立足点不同,使得两者间的功效大相径庭,孰优孰劣高下立判。近年来,区政府加强农渔民实用技能培训,不断推出工作岗位,用来增加农渔民的收入。区政府承诺:2014年建立区级低收入农户创业扶贫基地15个,吸纳低收入农渔民就业60人;组织农渔民技能培训1100人,帮扶就业1050人。去年,我区共建立创业扶贫基地24个,吸纳低收入农渔民就业122人,除城东街道、环南街道、双桥街道外,共有8个镇(街道)建立了扶贫基地;组织农渔民技能培训1326人,帮扶就业1055人。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