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身边的事 > 正文
    购物车
    0

    曹操、汉武帝如何给人才定价

    信息发布者:庞兴鹏
    2016-11-29 11:11:26   转载

    想要成就大业,收罗人才的艺术与虚怀若谷的胸怀固然不可或缺,无此二长,则谈不到“济济有众,咸听朕命”,但单单凭借这两条优点,还远远达不到“天下归心”的效果。一个铁中铮铮的雄主,不仅要懂得如何使座下鸾翔凤集,还要学会对已经投诸麾下的俊杰进行绩效考核。大凡人之才能参差不齐,亦如万物之理。如果在使用人才时不能做到论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就会出现“君子在野,而小人在位”的现象。或者出现才力不能胜任的情形。所谓“未能操刀而使割”的为政策略,自古就颇具讽刺意味,启迪人们掌握好正确的用人方法,对于搞好事业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小至企业管理,大到国家命运,无不与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据材任人,国之大柄;因功进秩,吏之常章。本篇题为“量材”,正是从用人要量力而用的角度出发,选取了古代较有说服力的名人言论,阐述了人各有才,才各有大小的道理。昔武帝下诏求贤曰:“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马或奔踶而致千里,士或有负俗之累而立功名。夫泛驾之马,跅弛之士,亦在御之而已。其令州郡:察吏民有茂才异等可为将相及使绝国者。”贤者既至,乃以卫仲卿、霍去病、霍子孟等为太尉;庄青翟、韩安国、桑弘羊等为御史;张汤、石庆、卜式等为大夫;王恢、李息、张骞等为鸿胪;郑庄、汲黯、减宣等为内史;东方朔、主父偃、司马相如等为方伎。于是臣下竭力,百官用命,内兴礼乐,外开边境。其驾御之道,焕然可述,堪为后世师法。

     

    【经文】

     

      夫人才能参差,大小不同,犹升不可以盛斛,满则弃矣。非其人而使之,安得不殆乎?(傅子曰:“凡品才有九:一曰德行,以立道本;二曰理才,以研事机;三曰政才,以经治体;四曰学才,以综典文;五曰武才,以御军旅;六曰农才,以教耕稼;七曰工才,以作器用;八曰商才,以兴国利;九曰辩才,以长讽议。”此量才者也。)

     

      故伊尹曰:“智通于大道,应变而不穷,辩于万物之情,其言足以调阴阳、正四时、节风雨。如是者,举以为三公。”故三公之事常在于道。

     

      (汉文帝问陈平曰:“君所主何事?”对曰:“陛下不知臣驽下,使臣待罪宰相。宰相者,上佐天子,燮理阴阳,下遂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内亲附百姓,使公卿大夫各得其职。”上曰:“善!”

     

      汉魏相书曰:“臣闻《易》曰:‘天地以顺动,故日月不过、四时不忒;圣人以顺动,则刑罚清而人服。’天地变化,必由阴阳。阴阳之分,以日月为纪。各有常职,不得相干。明主谨于尊天,慎于养人。故立羲和之官,以乘四时,敬授人事。君动静以道,奉顺阴阳,则日月光明,风雨时节,寒暑调和。三者得叙,则灾害不生,人不夭疾,衣食有余矣。此燮理阴阳之大体也。”事具〈洪范〉篇。)

     

      不失四时,通于地利,能通不通,能利不利,如是者,举以为九卿。故九卿之事常在于德。

     

      通于人事,行犹举绳,通于关梁,实于府库,如是者,举以为大夫。故大夫之事常在于仁。(蜀丞相诸葛亮主簿杨颙曰:“坐而论道,谓之三公;作而行之,谓之卿大夫。”)

     

      忠正强谏而无有奸诈,去私立公而言有法度,如是者,举以为列士。故列士之事常在于义也。故道德仁义定而天下正。(《人物志》曰:“清节之德,师氏之任也;法家之材,司寇之任也;术家之材,三孤之任也;臧否之材,师氏之佐也;伎俩之材,司空之任也;儒学之材,保氏之任也;文章之材,国史之任也;骁雄之材,将帅之任也。”【2】)

     

      太公曰:“多言多语,恶口恶舌,终日言恶,寝卧不绝,为众所憎,为人所疾。此可使要遮闾巷,察奸伺祸。权数好事,夜卧早起,虽剧不悔,此妻子之将也。先语察事,劝而与食,实长希言,财物平均,此十人之将也。忉忉截截,垂意肃肃,不用谏言,数行刑戮,刑必见血,不避亲戚,此百人之将也。讼辩好胜,嫉贼侵凌,斥人以刑,欲整一众,此千人之将也。外貌怍怍,言语时出,知人饥饱,习人剧易,此万人之将也。战战栗栗,日慎一日,近贤进谋,使人知节,言语不慢,忠心诚毕,此十万人之将也(《经》曰:“夫将虽以详重为贵,而不可有不决之疑;虽以博访为能,而不欲有多端之惑。”此论将之妙也。)。温良实长,用心无两;见贤进之,行法不枉,此百万人之将也。勋勋纷纷,邻国皆闻,出入豪居,百姓所亲,诚信缓大,明于领世,能效成事,又能救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四海之内,皆如妻子,此英雄之率,乃天下之主也。”

     

      (《人物志》曰:“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此其大体之别名也。夫聪明者,英之分也,不得雄之胆则说不行;胆力者,雄之分也,不得英之智则事不立。若聪能谋始,而明不见机,可以坐论而不可以处事;若聪能谋始,明能见机,而勇不能行,可以循常而不可以虑变;若力能过人,而勇不能行,可以为力人,未可以为先登;力能过人,勇能行之,而智不能料事,可以为先登,未足以为将帅。必聪能谋始,明能见机,胆能决之,然后乃可以为英,张良是也。气力过人,勇能行之,智足料事,然后乃可以为雄,韩信是也。若一人之身兼有英雄,则能长世,高祖、项羽是也。”【1】)

     

      《经》曰:“智如源泉,行可以为表仪者,人师也;智可以砥砺,行可以为辅警者,人友也;据法守职而不敢为非者,人吏也;当前快意,一呼再诺者,人隶也。故上主以师为佐,中主以友为佐,下主以吏为佐,危亡之主以隶为佐。”欲观其亡,必由其下。

     

      故同明者相见,同听者相闻,同志者相从,非贤者莫能用贤。故辅佐左右所欲任使者,存亡之机,得失之要。

     

      孙武曰:“主孰有道?

     

      (昔汉王见围荥阳,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平曰:“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赏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今大王慢人少礼;士之顽钝嗜利无耻者,亦多归汉。诚宜各去两短,集其两长,天下指麾不足定也。”

     

      魏太祖谓郭嘉曰:“袁本初地广兵强,吾欲讨之,力不能敌,何如?”嘉对曰:“刘、项之不敌,公所知也。汉祖惟智胜,项羽虽强,终为所擒。嘉窃料之,绍有十败,公有十胜,虽兵强,无能为也。

     

      绍繁礼多仪,公体任自然,此道胜,一也。

     

      绍以逆动,公以奉顺,以率天下,此义胜,二也。

     

      汉末政失于宽,绍以宽济,故不慑;公纠之以猛,而上下知制,此治胜,三也。

     

      绍外宽内忌,用人而旋疑之,所任唯亲戚子弟耳;公外简易而内机明,用人无疑,唯才能所宜,不问远近,此度胜,四也。

     

      绍多计少决,失在事后;公策得辄行,应变无穷,此谋胜,五也。

     

      绍因累世之资,高议揖让,以收名誉,士之好言饰外者多归之;公至心待人,推诚而行之,不为虚美,以俭率下,与有功者无所吝,士之忠正远见而有实者皆愿为用,此德胜,六也。

     

      绍见人饥寒,恤念之情,形于颜色,其所不见,虑或不及,所谓妇人之仁耳;公于目前小事,时有所忽,至于大事,与四海相接,恩之所加,皆过其望,虽所不见,虑之所周,无不济也,此仁胜,七也。

     

      绍以大臣争权,谗言惑乱;公御下以道,浸润不行,此明胜,八也。

     

      绍是非不可知;公所是:进之以礼;所不是,正之以法,此文胜,九也。

     

      绍好为虚势,不知兵要;公以少克众,用兵如神,军人恃之,敌人畏之,此武胜,十也。

     

      曹公曰:“吾知之,绍为人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土地虽广,粮食虽丰,适所以为吾奉也。”

     

      杨阜曰:“袁公宽而不断,好谋而少决。不断则无威,少决则后事。今虽强,终为所擒。曹公有雄才远略,决机无疑,法一而兵精,必能济大事也。”)

     

      将孰有能?

     

      (袁绍率大众攻许,孔融谓荀彧曰:“袁绍地广兵强,田丰、许攸,智计之士,为其谋;审配、逢纪,尽忠之臣,任其事;颜良、文丑,勇冠三军,统其兵。殆难克乎?”彧曰:“绍兵虽多,而法令不整。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治,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自用。此二人留,知后事。许攸贪而犯法,必不能纵,不纵必为变。颜良、文丑,一夫之勇耳,可一战而擒也。”后许攸贪不奉法,审配收其妻子,攸怒,奔曹公。又颜良临阵授首,田丰以谏死。皆如彧所料也。)

     

    吾以此知胜之谓矣。

     


    【注疏】

     

    1】笔者按:《人物志-英雄第八》原文曰:“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此其大体之别名也。若校其分数,则互相须。各以二分,取彼一分,然后乃成。何以论其然?夫聪明者英之分也,不得雄之胆,则说不行。胆力者雄之分也,不得英之智,则事不立。是故英以其聪谋始,以其明见机,待雄之胆行之。雄以其力服众,以其勇排难,待英之智成之。然后乃能各济其所长也。聪能谋始,明能见机,而勇不能行,可以循常,而不可以虑变。力能过人,勇能行之,而智不能断事,可以为先登,未足以为将帅。必聪能谋始,明能见机,胆能决之,然后可以为英,张良是也。气力过人,勇能行之,智足断事,乃可以为雄,韩信是也。故英可以为相,雄可以为将。若一人之身,兼有英雄,则能长世,高祖、项羽是也。”

     

    2】笔者按:《人物志-流业第三》原文曰:“清节之德,师氏之任也。法家之材,司寇之任也。术家之材,三孤之任也。三材纯备,三公之任也。三材而微,冢宰之任也。臧否之材,师氏之佐也。智意之材,冢宰之佐也。伎俩之材,司空之任也。儒学之材,安民之任也。文章之材,国史之任也。辩给之材,行人之任也。骁雄之材,将帅之任也。是谓主道得而臣道序,官不易方,而太平用成。若道不平淡,与一材同好,则一材处权,而众材失任矣。”

     

    【译文】

     

      人的才能大小是不同的,就象用升无法盛下斗中的东西一样,盛不下就会溢出来,溢出来就全浪费了。用了不该用的人,怎么能没有危险呢?[傅玄说:“品评人才可分九类:一是有德行的,这类人可用来作为政权的根基;二是治理之才,可以让他们来推究事物变化的规律;三是政务之才,可以让他们从事政治体制的运作;四是学问之才,可以让他们搞学术研究;五是用兵之才,可以用以统帅军队;六是理农之才,可以让他们指导农民耕作;七是工匠之才,用以制作器具;八是经商之才,可以用他们来振兴国家经济;九是辩才,可以发挥他们讽谏和议政的长处。”这样做就叫量才使用。]

     

      成汤的辅相伊尹说:“如果心智能与天道相通,能不断地顺应事物的变化,了解万物发展的情况,言论足以用来调合阴阳,正确地核准四时,掌握风调雨顺的规律。这样的人,要推举他作三公。所以,三公的职责是不懈地研究社会和自然的发展规律。”

     

      [对于相当于三公的宰相的职责,西汉时的陈平说得更明白。当年汉文帝问陈平:“你所负责的都是些什么事情?”陈平说:“陛下不嫌我愚钝,让我当宰相。当宰相的任务就是,对上辅佐皇上,调理阴阳;对下要使万物各得其便;对外镇抚四方,对内团结民众。要让各级官吏各尽其职。”汉文帝说:“讲得好!”

     

      汉代魏相(宣帝时为御史大夫)上书说:“我知道《周易》中讲过:‘天地协调,所以日月运行正常,四时相宜;圣明的君臣统治天下配合协调,少有严刑峻法但百姓悦服。’大地运行,生于阴阳消长。阴阳的规定由日月限定,各有各的责任,不能互相冲犯。贤明的君王谨慎地遵守自然的法则并尊养人才,所以设立柔顺如月的宰相,以顺应四时,掌管政务。君主言行合乎自然法则,遵顺阴阳的变化规律,就使日月光明,风调雨顺,寒暑适宜。这三者秩序相得,就会使天灾不作,百姓康乐富足。这就是为什么要曼理阴阳的主要原因。”以上道理在《洪范》中讲得很明白。]不违背一年四季的农作节令,懂得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能把堵塞不通的环节疏通,能把废弃不用的东西变成财富。这样的人要推举他作九卿(相当于各部委的部长)。所以,九卿的职责在于全国文明道德的建设。通达人情事故,作风正派,了解税收的关卡,充实国家的府库,这样的人要推举他作大夫。所以,大夫的职责是以仁爱之心对待民众[诸葛亮的主薄杨颙说:“坐而论道的是三公,去具体贯彻执行的是卿大夫。”]

     

      忠心正直,犯颜直谏,没有奸诈之心,大公无私,讲话符合国家法规,这样的人要推举他作列士。所以,列士的职责是常行仁义。道、德、仁、义确立之后,天下就得到治理了。”[有“清节”之风的,可以担任君王的老师,有“法家”之才的可以负责司法工作,“术家”可以作为智囊团,善于评论和研究儒学的也可作太子的老师,会写文章的可以让他去研究历史,“骁雄”之才可以去让他带兵打仗。]

     

      姜太公说:“嘴里唠唠叨叨,不干不净,整天如此,躺下都不停,让众人讨厌。这种人可以让他管理街区,盘察坏人,发现灾祸。爱管杂事,晚睡早起,任劳任怨,这种人只能当妻子儿女的头儿;见面就问长问短,什么事都要指指划划,平时实际上言语很少,有饭大家吃,有钱大家花,这种人只能做十个人的小头目;整天忧心忡忡的,一付严肃认真的样子,不听劝说,好用刑罚和杀戮,刑必见血,六亲不认,这种人可以统率一百人;争辩起来总想压倒别人,遇到坏人坏事就用刑罚来惩治,总想使一群人统一起来,这种人可以统率一千人;外表很谦卑,话偶尔说一句,知道人的饥饱、劳累还是轻松,这种人可以统率一万人;谨小慎微,日胜一日,亲近贤能的人,又能献计献策,能让人懂得何为气节,说话不傲慢,忠心耿耿,这种人是十万人的将领[《玉钤经》说:“大将虽以周详稳重为贵,但是不可以犹豫不决;虽以多方了解情况为能,但不能顾忌太多,患得患失。”这可说是评论将领之最精妙的言论];温柔敦厚有长者之风,用心专一,遇到贤能的人就举荐,依法办事,这种人是百万人的将领;功勋卓著,威名远扬,出入豪门大户,但百姓也愿亲近他,诚信宽怀,对治理天下很有见识,能效法前人的伟大事业,也能补救败亡,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普天下的老百姓,都好象他的妻子儿女一般,这种人是英雄的首领,天下的主人。”

     

      真正可以称得上是“英雄”的应该具有哪些素质呢?

     

      [聪明出众,叫做“英”;胆力过人,叫做“雄”。这是对“英雄”所作的大体上的区分。聪明,是英才本来就应有的,但是英才没有雄才的胆力,其主张就不能推行;胆力,是雄才本来就应有的,但是没有英才的智慧,事情也办不成。假如其睿智足以在事前就有所谋划,但洞察力却看不出行动的契机,这样的人只能坐而论道,不可以让他们去具体施行;假如能谋划在先,洞察力也能跟上去,但没有勇气实行,这就只能处理日常工作,却不能应付突然变故;如果是力气过人,但没有勇气实行,这只可以作为出力的人,不能作为开路的先锋;力气过人,也有勇气实行,但智慧不能预谋事变,这只可以作为先锋,不能作统帅。一定要能谋划在先,明察在后,行动果断,这样的人才可以称之为英才。张良就是这样。气力过人,又有勇气去做,智慧足以料事在前,这样的人才可以称之为雄才。韩信就是这样。如果能一人身兼英、雄两种素质,那就能够掌管天下。汉高祖刘邦、楚霸玉项羽就是这样的人。]

     

      《玉钤经》说:“智慧有如泉涌,行为堪为表率,这样的人可做导师;智慧可以磨砺他人,行为可以辅助和警策他人,这样的人可为良友;安分守已,奉公守法,不敢做一点出格的事,这样的人可为官吏;还有一种人,你要是只图眼前的方便快意,只要你叫他一声,他就会连连答应,这种人只能做奴隶。所以最好的君主要用堪为导师的来辅佐自己,中等的君主要让良友来辅佐自己,下等的君主要用官吏来辅佐自己,亡国的君主却仔用奴隶来辅佐自己。”要想知道一个国王是否会亡国,只要看他的手下是些什么人就够了。

     

      本来,有同样见识和同样追求的人才会相互亲近,不是贤德的人,就不会任用贤能。因此,任用什么样的人来辅佐自己,实在是存亡的关键,得失的根本啊!

     

      孙武说:“那一方的君主有道义?那一方的主将有才能?我凭这一点就知道胜利属于谁了。”

     

      楚汉相争,曹袁之战,可为孙子这句话作一最好的注脚。

     

      [从前汉王刘邦被围困在荥阳,对陈平说:“天下纷纷扰扰,什么时候才能安定下来啊?”陈平说:“项王为人恭敬仁爱,廉节好礼的能人有很多都投奔了他。等到论功行赏、分封爵邑时,项王却很看重这些爵位和土地,这些有才能的人因此与他离心离德。现在大王你对人傲慢不讲礼数,能人中那些顽劣愚钝和贪图小利的也大多投奔了汉军。真应该各自去掉对方的短处,吸收对方的长处,那么天下很快就会安定了。”

     

      魏太祖曹操对郭嘉说:“袁绍地广兵强,我想讨伐他,但力量不足,怎么办?”郭嘉回答说:“刘邦打不过项羽,你是知道的,汉祖刘邦只能用智谋战胜项羽。虽然项羽强大,最终还是被刘邦打败了。我私下想,袁绍有十败,你有十胜。其一,袁绍虽然兵力强大,但此人没能耐。袁绍礼仪繁琐;你不讲礼节,体任自然。这在管理方法上就胜了。其二,袁绍虽然强大,但是逆潮流而动;你是顺应历史潮流来率领天下百姓打仗。这在道义上就胜了。

     

      其三,汉末的统治失败在宽松和缓上,袁绍是用宽缓来拯救宽缓,所以没有威慑力;你用刚猛来纠正汉末的宽缓,从而使上下都懂得规矩。这在法治上就胜了。其四,袁绍表面宽缓内怀猜忌,任用了某人马上又怀疑他,重用的只是亲戚子弟;你外表简易内心明智,用人不疑,任人唯才是用,不管远近亲疏。这在度量上就胜了。其五,袁绍计谋有余而决断不足,失败在谋于事后;你有了好计策就实行,不断地顺应各种变化。这在谋略上就胜了。第六,袁绍因出身名门,有几代积累下来的政治资本,故意拿出架式,以获取好名声,能人中那些好说漂亮话的阿谀奉承之徒都投奔了他;你诚心待人,实实在在做事,不喜奉承,以朴素的作风带领下属,赏赐有功的人也一点都不吝啬,能人中那些忠厚正直有远见而又有实际才能的人都愿意为你效劳。这在品德上就胜了。其七,袁绍看见别人挨饿受冻,怜悯之情马上就表现出来,看不见的时候,想也不去想,这只不过是人们常说的‘妇人之仁’;你对眼前的小事,常常忽视,至于说那些大事,却能想到很远,给别人的恩惠,都超过了他们自己的期望。即使看不见,都考虑到了,没有不接济扶助的。这在仁爱上就胜了。其八,袁绍因大臣争夺权力,被谗言搞昏了头;你用自然之道去领导部下,让他们慢慢地去熟悉自己的职责,这在明智上就胜了。其九,袁绍不能明辨是非;你认为是对的就以礼相待,认为不对的就依法查处,这在策略上就胜了。其十,袁绍好搞花架子,不懂得兵法的要旨;你以少胜多,用兵如神,你的军队仰仗你,敌人害怕你,这在军事上就胜了。”曹操说:“我知道了,袁绍为人,志大才疏,表面严厉,胆子却很小,猜忌苛刻却又没有威严,兵力虽强但布署混乱,将帅骄横,政令不一,土地虽广,粮食虽然丰富,但那都是给我准备的。”

     

      魏明帝的少府杨阜在谈到曹操时说:“袁绍宽缓而不果断,好谋划而少决断。不果断就没有威望;少决断就会谋在事后。现在虽然强大,最终还是要被打败的。曹操有雄才大略,决断的时候毫不犹豫,法令一致,军队精干。一定能成就大事。”]

     

      [袁绍率领大军攻打许都,孔融对曹操的谋士荀或说:“袁绍地广兵强,有田丰、许攸这样的谋士为他出谋画策;有审配、逢纪这样的忠臣辅佐他;有颜良、文丑这样勇冠三军的人给他带兵。恐怕很难战胜他吧?”荀或说:

     

    “袁绍兵力虽然强大,但法令不严;田丰刚愎犯上;许攸贪图小利不律已;审配专横而没有谋略;逢纪果敢但自以为是。有这几个人在他身边,其后果就不难知道了。许攸贪图小利就会犯法,袁绍一定不会放过他,不放过他就一定会生变。颜良、文丑是一夫之勇罢了,可以一战而擒。”后来,许攸贪图小利而违法,审配收监了他的家小,许攸一气之下投奔了曹操。颜良在战场上被斩首,田丰因劝谏袁绍而死于非命。一切都没有逃出荀或的预料。]

     

    凭借这些即可知道胜败的根本。

     

     

    【史海纵横】

     

    量能授官,论德定次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

     

    古今名家在总结其成功的经验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的认为他运气极佳,西晋文学家孙楚有言“太祖承运,神武应期”、“天命既集,遂廓弘基”;有的认为他心计过人,号称“史学三裴”的裴松之就形容他“机变无方,略不世出”;有的认为他用兵如神,唐代诗人王勃称赞说“魏武用兵,仿佛孙吴,临敌制奇,鲜有丧败”。但笔者认为,除此之外,还要再加上一条,便是陈寿先生总结的八个字——“官方授材,各因其器”,也就是说,曹操懂得根据一个人的固有特点及才能大小授予其职务。

     

    纵览曹魏集团前、中期的人才结构,我们会发现其内部秩然有条、层次分明、炳如观火。   

     

      先说以谋略见著的大臣。第一类是“王佐”之才(即核心首脑),曹操对这些人物极端重视,见到他们以后的开场白通常是“吾之子房也”、“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等等。位居此列者,哪怕是说上只言片语,都能顷刻间转化为“政府决策”。他们包括:荀彧、荀攸、贾诩、郭嘉、程昱、戏志才(早期)、刘晔(中后期)、蒋济(晚期)、司马懿(晚期)等等。

     

     第二类是“股肱”之才(即高级内参),曹操对这些人物谦恭礼敬,见到他们以后的开场白通常是“此古所谓国之司直,我之周昌也”、“君有伯夷之风,史鱼之直”等等。这个级别的人物,虽然不能“口衔天宪”,一言九鼎,但其所提建议,也是曹操运筹演谋的重要依据。他们包括:陈群、华歆、钟鹞、满宠、董昭、王朗、崔琰、毛玠、贾逵、杜几、田畴、王修、杨修、辛毗、杨阜、田豫、王桀、蒯越、张既、杜袭、枣祗、任峻、陈矫、郗虑、桓玠、丁仪、丁廙、司马朗、韩暨、韦康、邴原、赵俨、娄圭、许攸。

     

     第三类是“爪牙”之才(即得力助手),曹操对这些人物待若国士,见到他们以后的开场白通常是“卿真国之良臣,时之彦士”、“吾恨不能早遇先生”等等。这类人通常办事干练,刚柔有度,但“如此而已,终无所推进”,只能布之于封国、郡、县担任职务。此间诸公对国家大计的参赞谋划偶一获用,大都只负责执行方面的工作。他们分别是:严象、袁涣、张范、凉茂、国渊、何夔、徐奕、邢颙、鲍勋、刘放、刘资、梁习、温恢、郑浑、卫凯、刘廙、徐干、陈琳、阮瑀、应瑒、刘桢、繁钦、路粹、徐宣、卫瑧、卢毓、戴乾、和洽、常林、杨俊、裴潜、崔林、高柔、王观、高堂隆、徐邈、胡质、王昶、戴陵、郭湛、薛洪、董蒙、傅异、王选、张承、任藩、傅干、侯生、荀悦、成公英、贾洪、薛夏、令狐邵、刘馝、魏讽。

     

     再谈以攻伐、军事为主的武将。第一类是“将帅”之才,其特点是思虑周详,攻城必拔,野战必克,曹操见到他们以后的开场白通常是“将军可谓有周亚夫之风矣”、“古之恶来”、“吾之樊哙”等等。他们包括:曹仁、张辽、徐晃、张郃、夏侯惇、夏侯渊、典韦、许褚。

     

      第二类是“统领”之才。其特点是赤胆忠心,勇于任事,奋力搏杀,曹操见到他们以后的开场白通常是“卿真忠臣也”、“质忠性一,守执节义”等等。他们包括:曹洪、李典、文聘、郭淮、郝昭、朱灵、庞德、乐进、曹彰、吕虔、曹纯、吕常、夏侯尚、高览、王双、孙礼、臧霸、夏侯霸、曹昂、牛金、王修、牵招、于禁。

     

      第三类是“偏裨”之才。其特点是协同作战则稍有建树,独当一面则胜少败多,且多随势沉浮,凌弱畏强。曹操对他们训诫居多,鲜有表彰。他们包括:曹真、曹休、申仪、蔡瑁、庞会、蔡阳、诸葛靓、夏侯威等。

     

     总的来说,这些文臣武将日后所建的功勋多寡,与曹操初始所断大体不差,间或有误,及时调整,形成了“既受其禄,定当其职”的良好格局。

     

    相反,如果心中稀里糊涂,对自己手下之人才的等级没有一个基本的估量,就会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牛鼎烹鸡或者小材大用的现象。袁绍就是一个很典型的反例。

     

    据实而论,袁绍作为一代枭雄,也能“效周公之下士”,在收揽英豪方面颇有一套。可他却不知道该把什么样的人放在什么位置上,更弄不清谁是他的“王佐”,谁是他的“股肱”,谁是他的“爪牙”。荀彧评价他说“绍,布衣之雄耳,能聚人而不能用”,是十分恰当的。

     

    早先,郭嘉、荀彧也曾经短暂的事奉过袁绍,可袁绍虽然表面上“加以倾心折节”,实际却并不以大事相询,更别提委任他们什么职位。年深日久,二人终于看透了他“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的特点,开始另觅贤君。

     

    此后,袁绍似乎一直没有摆脱过人才使用上的视觉错位。初平二年前后,“少有大志,多权略”的沮授向他提出“迎天子号不臣”的战略规划:“将军不到二十岁就被朝廷重用,名声传扬全国。赶上董卓废立皇帝的时机,将军奋然生发忠义之心,只身一人骑马出奔,使董卓心裹恐惧。您渡过黄河向北,勃海的百姓稽首归顺。您拥有一个郡的军队,聚集冀州的人马,威势控制黄河以北,名声为天下推重。假使发兵向东,就可以扫除黄巾;还军攻打黑山,就可以灭掉张燕;掉转兵力向北,就必定捉住公孙瓒;以威势胁迫戎狄地区的人,立刻就可平定匈奴。横扫黄河以北,合并四个州的地盘,网罗英雄人才,拥有百万人马,到长安迎接陛下,恢复在洛阳的宗庙,向天下发号施令,征讨不服从的人。凭藉这样的条件争决胜负,有谁能够抵挡!几年以后,建立功业并无困难。”

     

    对于这样的前瞻性人才,袁绍却始终以“杂号将军”相待,认为他只配呆在四品的等级上。

     

    建安五年(200年),官渡之战前夕,被《先贤行状》誉为“博览多识,名重州党”的田丰向袁绍进献“持久战术”:“曹操已经打败了刘备,许都就不再空虚丁。而且曹操擅长用兵,变化无常,人数虽少,不可轻视。现在不如长期坚守。将军凭藉山岭黄河的坚固,拥有四个州的人马,外面联合英雄豪杰,内部实行农耕用以备战。然后挑选精锐部队,分为奇兵,趁敌人空虚轮番出战,用来骚扰黄河南面。敌人援救右边,我就攻其左边;敌人援救左边,我就攻其右边,使敌人疲于奔命,人民不能安于本业,我们还没有疲劳但对方已经困乏,用不了三年,安坐就可战胜敌人。现在不用庙堂上稳操胜券的计策而想通过一次战争去决定成败,万一不能如愿以偿,后悔就来不及了。”

     

    袁绍听罢,硬是把他从“冀州别驾”的位置拉了下来,打入囚牢。

     

    比较之下,“妄画蛇足,曲辞谄媚,交乱懿亲”的郭图倒是被他抬得很高。乌巢之败后,袁绍对其言听计从,派重兵反攻曹营,却遣轻军援救粮仓。结果张郃攻曹营不下,郭图见其建议失败,担心袁绍怪罪自己,便诬告张郃不尽力,导致张郃投降曹操,袁军土崩瓦解。

     

     

    【古为今用】

     

    “点子李”如何划分技术人员的能力等级?

     

     

     某大型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后简称研究院)自七八年正式成立至今,一直是当地石油勘探开发技术的研究中心。该院现有员工1205人,专业技术人员850人,其中教授级高级工程师5人、高级工程师150人,工程师82人,博士研究生70人、硕士研究生48人。作为当地油田勘探开发领域核心技术的代表和战略决策的参谋部,研究院已经走过了38年的光辉历程。38年来,围绕着油田勘探和开发两大主线,建立形成了油气勘探、油田开发、三次采油、分析测试、计算机应用等五个科研、设计、生产体系。形成了八大技术学科及其分析测试的配套技术,并设有相应的科研保障系统。全院目前共有资产设备2254台套,资产原值2.13亿元,净值1.61亿元。研究院以“项目制”模式开展业务,即通常由几个研究室或部室组成项目小组,负责具体项目开发。

     

     综合技术能力的优势给该研究所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再加上国家政策的支持及国内外市场环境的影响,近年来该研究院发展迅速,对优秀技术人员的需求也日益迫切。另一方面,研究院的高速发展也给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了新的要求,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也有一些问题逐渐显露出来。如何有效评价优秀技术人员的能力水平?如何留住优秀技术人员?这两个问题已经成为该研究院管理者的难题。

     

     因此,该研究院邀请人力资源专家——“点子李”进驻企业,帮助企业搭建系统的能力等级评价,解决人力资源管理难题。李先生是管理学硕士,东北人,二十多年来在国企、外企和著名上市公司担任人力资源总监、企业管理总监等高管职务。擅长公司治理架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组织架构设计、人力资源管控体系、绩效管理、薪酬与激励、员工劳动关系管理、以及精细化管控的整体策划和把控。其所著《中国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一书,已被国外多家高校经管学院纳入MBA和本科生辅导教材,被多家企业纳入中高层经理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素质必修教材。

     

     经过李先生周密的调查与探访,发现了该研究院在技术人员管理方面至少存在着两大症结:其一是能力评级体系不健全,缺乏科学的评价要素和明确评价标准。用愤青小李的话来说,就是在人才的选用和晋升办法上,公司仍在效仿老套的“停年格”制。所谓的“停年格”,亦即北魏自孝明帝后实行的选官制度。公元519年,为了解决官职少,应选者多的矛盾,吏部尚书崔亮奏请为停年格制,即不问才能,授官一律依年资分先后。凡有空缺职位,不问贤愚,择停解年月日久的优先叙用。这就是所谓停年格。至东魏孝静帝元象元年(538),高澄摄吏部尚书,始加改革,铨擢务求得人,后唐开元中裴光庭所创循资格,与停年格相同,后世多循其法。现今很多大型企业迫于“官多位少”的压力,也不得不对此加以沿用。目前,该研究院对技术人员的能力等级评价更多的靠资历、经验、年限等因素,一些年轻的优秀技术人员因为资历浅、经验不足等原因无法承担大的项目工作,也无法得到晋升,相反,一些能力有所欠缺的“老员工”仍能晋升到比较高的位置,但是,因为能力不到位也经常会出现不能胜任岗位的现象。另一方面,因为评价标准的不明确,在对技术人员进行能力评估的过程中,也难以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也给“托关系”、“走后门”等不良行为带来了可乘之机。再加上技术人员的能力等级只有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助工级、员级五个级别,等级晋升需要的时间过长,也不利于对优秀技术人员的保留。

     

     其次是能力等级划分不合理,不利于“多功能”人才的培养和人才的系统整合,无法有效支撑研究院的战略发展。在现有的管理模式下,有限的技术人员被稀释,人才的发展方向是“专业化”,而不是“多功能”方向,无法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此外,对每个专业单独划分等级,只能解决专业内的人员能力等级划分问题,不利于研究院在整体上对人力资源进行统筹和系统化培养。

     

     基于对研究院发展战略及管理现状的深入分析,在与研究院高层领导充分沟通的基础上,“点子李”提出建立“五层十阶”能力等级评价体系的解决思路,并得到了客户方领导的高度认同。

     

     首先,建立“五层十阶”能力等级评价体系。其中,“五层”指对技术人员进行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助工级、员级这五个层级的划分,“十阶”是指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助工级、员级五层中,每层又划分为两个等级。对技术人员能力水平进行“五层十阶”等级划分,并对每一个等级都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以疏通整个壅滞堵塞的晋升渠道。“五层十阶”的能力等级评价体系改变了原有“熬年头”就能升等级的不合理现象,有能力的技术人员就能得到等级的晋升,在承担的工作及薪酬方面也都有所体现,以确保充分发挥优秀技术人员的潜能。反过来说,想要得到晋升,就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也给技术人员带来了一定的发展压力和动力。另一方面,“五层十阶”评价系统将传统的五大级别细分为十个阶段,大大缩短了人员晋升的年限,这样,优秀的技术人员经过两三年的培养和经验积累,就可以晋升一个等级,对优秀技术人员的保留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次,在“五层十阶”能力等级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基于各个专业的特点及对核心能力的要求,划分具体专业的技术人员能力等级。各个专业对能力的要求有所不同,有的专业需要的技术水平较高,有的专业可能需要的技术水平较低,也就并不需要能力水平特别高的技术人员,而研究院管理者的原有思路是对每个专业都设置“十阶”,这种模式下,技术人员等级的晋升仍在本专业内,不利于人才的“多功能”培养,也会造成优秀人才的浪费。基于此,“点子李”提出,基于各个专业对核心能力的要求划分合理的能力等级。比如,对那些技术水平较低的专业,只设置最低级的五个级别,如果想要晋升到第六级就需要跨出本专业,向其他专业领域发展。在这种等级划分模式下,技术人员的等级越高,其专业的复合程度就越高。技术人员想要晋升等级,就必须跨专业学习,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和工作技能,这种等级划分模式可有效促进“多功能”优秀技术人员的不断涌现,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动力。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